今年九月第一次參加道場的愛染明王祭,法會結束後我回家上網看了很多愛染明王的資料,看的我眼睛都酸了,其實很有趣喔,辛苦的把這些資料都彙整起來了。
愛染明王,梵名Ra^gara^ja,是密教中「大敬愛法」的主尊,是「金剛薩陲」變現,而「金剛薩陲」又是「大日如來」變現,是「大日如來」變現的密教諸尊中,住於大愛欲與大貪染三昧的明王。

不過什麼是「愛欲貪染即淨菩提心」?又如何「轉貪愛為敬愛」?這次愛染明王法會上,法師講了我還是滿頭問號,回家後我在網路上找到一篇陳兵教授寫的「佛教的情愛觀及婚姻倫理」,他用了很白話的語言來解釋貪愛與敬愛,跟貪愛的轉化,原文很長,我擷取其中”愛、愛情與貪愛 ”與”貪愛的超越與轉化 “兩段中部分內容,這篇寫的真的很精彩。
愛、愛情與貪愛
《阿毗達摩發智論》卷一等對愛的定義是:對“淨妙可意”的人、事物的愛好、喜歡、悅意、追求。漢譯佛典中譯為“愛”的梵語、巴利語原詞有好幾個,含義各有不同。說一切有部佛學將佛經中所說各種不同的愛歸納為兩大類:一類屬染汙之愛,指與無明、煩惱相應,有執著,與佔有欲相聯繫的“貪愛”,此類愛被歸於心所法中的根本煩惱“貪”,另一類愛是無染汙或作為德性的,譯“愛敬”或“敬愛”(梵preman、priya),指對佛陀、真理、師長、崇高理想的熱愛、敬愛,此類愛被歸於善心所法“信”。大乘《大般涅槃經》卷五分愛為凡夫愛(餓鬼愛)、法愛兩大類。凡夫愛或餓鬼愛,指與煩惱相聯繫的愛,相當於有染汙愛;法愛(Dharma-premau)指對佛法僧、善法、真 理、涅槃等的喜愛及佛菩薩對眾生的大慈大悲。
貪愛的超越與轉化
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情歌感歎:“世間那得雙全法,不負如來不負卿!”生活在恩愛糾纏中的在家佛子,若欲使愛情婚姻家庭生活與解脫生死的修行生活雙全,或曰世間與出世間、做人與成佛雙全,那只有依大乘般若慧,居塵不染,將有染汙的貪愛轉化為無染汙的慈悲、敬愛、法愛。這是大乘菩薩道的基本精神。
從佛法的真實諦來看,作為生死之根的貪愛雖然可怕,其本性也是緣起無自性,本來是空、無生。自性本空者必不能真實受污染,本來清淨。以觀貪愛、淫欲本空、本淨的智慧轉貪愛煩惱為菩提,是大乘、密乘的基本見地和修行訣要。 菩薩若了知貪愛的過患和實性,未必要亟求斷盡一切愛,可以“留惑潤生”,保留一些愛,作為入生死中度化眾生的“方便”。《佛說首楞嚴三昧經》卷下說菩薩“深貪染愛而離諸欲一切煩惱。”《維摩經》說在家菩薩“在欲而行禪”,如火中生蓮。
《大般涅槃經》卷十三云:
凡夫愛者名之為集,不名為諦;菩薩愛者名為實諦,不名為集,何以故?為度眾生所以受生,不以愛故而受生也。
因為菩薩雖然受生,乃至戀愛、結婚,而非出於染汙的貪愛,故其愛為實諦(符合真理),即法愛。在禪宗人看來,禪者應著力於見性,而不在汲汲斷除貪愛、性欲。菩薩還以貪愛為度化眾生的方便,引導貪愛熾盛的眾生,《維摩經》所謂“先以欲鉤牽,後令入佛智”。
密教《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》卷二六偈云:
觀察貪性本清淨,譬如蓮花正開敷。此中若染若愛時,如應調伏作敬愛。
謂貪愛性本清淨,就像從污泥中長出的蓮花一樣芳潔,應以此智慧,如實觀察貪愛的本性,將有染汙的貪愛轉化為無染汙的敬愛。密乘所奉本尊中,有專表轉貪愛為菩提的“愛金剛”、“愛金剛女”、“愛染明王”。
大家如果對全文有興趣,網址是http://www.xuefo.net/nr/article5/53295.html

於日本真言宗而言,一般相信愛染明王可停止災難,或使人得到大眾的擁護愛戴,有許多世界知名巨星過去生中與愛染明王結緣過,乃於今世得大眾歡喜愛戴,真言宗有一個法門”愛染王法”,相傳是一種可以停止戰爭的密法。

直江兼緒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